任何艺术形式,都能使人产生某种形式美感,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愉快、高明的感应,这就是审美心理学中所说的形式感。形式感不仅能增强公益广告叙述事件、彰显主题的外在美,而且更丰富了、深化了、积淀了它的内涵和外延,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现代公益广告形式美感是由体、线、面、质地、色彩、音响等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所产生心理感受。这种感受能引起人们普遍审美享受,从而形成艺术性的美。构成现代公益广告形式美的因素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由色彩、形状、声音等基本要素,另一部分是这些基本要素的组合规律。 (一)构成现代公益广告形式美的要素—— 色彩、形状、声音 色彩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在现代公益广告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心理影响作用,色彩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创造出表达公益广告主题本身特点的完美艺术效果。贝纳通公司创作了世界著名公益广告—《生命、死亡、环境》。画面大量使用黑灰色彩系构图,隐喻“毁灭与死亡”。其间水禽的眼睛呈鲜明的红色(以及插入画面的标题绿色块),形成“生与死”色彩主题语言。大量的黑灰色与一小块大红色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好象死亡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随时都将面临着毁灭。标题用一小块绿色插入进来,那就仿佛是我们的希望,我们从中可以看见生命价值。整副作品给人恐怖同时也给人希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所产生震撼力从另外的角度诠释现代公益广告的审美价值。 声音是形式美构成的另一个重要感性因素。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节奏韵律等的巧妙组合,都可显示某种意义并传达本身的美感。现代公益广告通过声音的巧妙运用,激发大家的想象空间,赋予人们无穷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其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和高尚的精神。[7]有一则著名的听觉类的公益广告《听太阳》。讲述的是一位双目失明了三十年的老人伫立在海边。他看不到日出,却听到了大海的欢呼,用心灵感受到了太阳升起的那一刹那的壮丽与辉煌,并且用自己的感受打动了因将失明失去信心的一位少女的心,使她又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最后以“只要我们心中拥有太阳,生活就永远充满希望”结束。这则公益广告传达的是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通过盲人老伯与少女的对话,加上海浪等出色的音响组合,在创意中运用深层次的情感诉求,并将用耳朵听“日出”作为创意点,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巧妙的结合,制造出了听觉上的冲击力,创造出现代公益广告声音艺术的强烈美感。
(二)构成现代公益广告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法则 色彩、形状、声音等现代公益广告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它不是杂乱地呈现出来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法则有机组合起来的形式美感。它能产生巨大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这些审美规律包括节奏韵律、对比调和、均衡与对称、比例匀称等。 节奏感、韵律感一般指同一事物以同一形式、同一规律重复出现这一法则能使作品产生类似音乐的意趣,加强现代公益广告的生动性,现代公益广告如果没有节奏感也就没有完整的形式美感的呈现。 对比与调和其实质就是现代公益广告各种形式要素,在整体与布局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在公益广告作品中,色彩的冷与暖、图形的大与小、空间的虚与实等等,这些法则不但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还能更鲜明地揭示主题。 均衡与对称是现代公益广告构图的最基本法则,也是达到形式美的重要条件。运用均衡与对称能给人以稳定和图案式的美感。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心理。违背这种原则作品就缺乏形式美。
现代公益广告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民众文化道德水准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传播社会文明、坚守社会公平与正义、弘扬社会道德风尚中展现了其强烈的社会价值。在色彩、形状、声音之间情境交融的美形式中感受到现代公益广告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