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商业包装设计师经常会面对的包装设计问题,往往并非是包装材质、结构与工艺的问题,而是包装设计如何促进商品销售的问题。这个问题要在设计中得到良好解决,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考虑商品的卖场特性。由于各类超市、百货商店、专卖店仍然是今天我国消赞者购物的主要渠道,也就是说,这些是商品实现销售的主要场所。此外,还有大量的各类专卖店,也是重要的商品销售终端。因此我们应该经常观察和思考“超市销售的包装,如何才能有效吸引消费者关注,如何才能有效引发消费者的兴趣”及“专卖店销售包装,核心价值何在”这样的问题。
在综合超市,因为是开架销售,通常并没有专门的销售人员向顾客介绍和推销某款商品,因此商品包装就成并介绍商品的“销售员”;同时由于同类商品问不同品牌的同货激烈,包装是否能显著地“跳出来”,优先吸引消费者的视觉注引发消赞者乐于关注的兴趣,通常也是在设计超市包装时要优先、重点考虑的两个问题。而在品牌专卖店中,则基本不存在竞争品牌的干扰。并且由于专卖店通常有专门的销售人员向顾客详细介绍和推介商品,加之相对宽松的陈设条件,使得在这类卖场中商品的包装设计可以跨越“品牌识别力”,而着重表现品牌内涵与风格。此外,在新兴的网络购物方式中,品牌的检索也并不依赖包装的形象识别,而主要是依靠搜索引擎的检索,但是商品本身以及包装的形琢是否良好或者与媒介宣传是否一致,会成为网络消费者点击“订购”按钮的重要参考。
具体卖场通常是位于具体的地区,因此也需要考虑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消费人群的审美偏好也会有所变化。比如,南方沿海城市,消费者可能更容易接受亮丽明朗的蓝绿调子,对活泼时尚的风格更为偏爱:而北方城市,消费者会更偏爱浓烈的“京味儿”。就笔者更为熟悉的西南内地而言,成渝两地相距不过300多千米,但成都“小家碧玉”的细致情调和重庆“耿直爽朗”的粗放性格,在设计风格上也是对比鲜明。这样的风格,或者说审美的偏好,不仅仅可以在当地商品的包装上面找到影子,在建筑外观、户外广告、书籍设计、流行服饰等方面部可看见,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