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对品牌二字过敏。
每每听到别人对品牌高谈阔论时,便心生一种厌恶。
做了这么多年广告,听到最多的字眼无非就是品牌和创意。
言广告必创意,言营销必品牌,似乎品牌才是万能的。
我觉得多少人大谈品牌时,真正让他说啥是品牌,如何打造品牌,我想会有很多人说不出来。
是不是每种产品都需要品牌呢?
我想不一定,有些玩意不需要品牌也照样成长壮大。当然肯定会有很多品牌崇拜者会驳斥我。
他们一定会说,没品牌,产品的生命力不会长久,企业不会做大云云,无非就是这些说词而已。
想想国内的多少企业老板张口闭口品牌,我想说,你们连品质都没达标,还品牌呢?
还是少谈点品牌,多谈点品质比较务实。
如果用老百姓的话说,啥叫品牌,有品质牌子就是品牌。
多少企业的产品连最基本的品质都没做到,还品牌。这完全是对企业信誉的一种预支。
国内太多广告人或品牌人一说到建设品牌,第一步肯定就说要找到品牌核心价值。然后个性云云。
我不知道多少消费者真是冲着某种品牌的核心价值去买的。
就像很多人举例说沃尔沃的品牌核心价值是“安全”。难道买沃尔沃的车主是冲着“安全”来的吗?
宝马则被定义为“驾驶的乐趣”,在面子和心理层面,不知道多少会是冲着“驾驶的乐趣”来宝马的。
我没调研过,只能是推测。
当然,我也更不同意就某些品牌专家所谓为了一个核心价值,让企业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去传播他。
某一品牌出了问题,很多所谓的品牌专家便开始给品牌诊断。
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传播一个核心价值但成了堂而皇的借口。
姑且不说社会是变化的,人们心理是变化的,就是连企业的老总也是变化的。
三十年前,中国大地服装一片灰色。三十年后,中国大地五彩缤纷。
谁能预料后事如何?无论什么都得与时俱进。我讨厌那种品牌论调。
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事情其实是很简单的,但是到了品牌专家那里就复杂了。
为什么事事都要往心理往精神层面去靠。有些东西明明一眼明了,但却偏偏被附会很多所谓精神的东西。
就像一早餐奶,还硬要说带来多么多么牛B的精神享受。
是产品,说白了,给消费者购买的理由是什么,说的一语中的,一清二白,绝对胜过一堆浮华的精神承诺。
是品牌,说白了,品牌给消费者的承诺是什么,清晰明了即可。
品牌到底是属于企业还是消费者。没必要争论。
品牌的实体当然属于企业,这是企业的安身之本,立命之根。
但我想说的是,品牌的精神,就是虚的精神,毫无疑问是属于消费者的。同样一个品牌在不同消费者大脑里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每个消费者自己都会定义品牌,是通过一系列综合的视觉的,精神的,感知的来定义品牌在自己心中,自己大脑中的形象。
同样一个品牌,在甲的大脑中可能是信任,在乙的大脑中可能是面子。
难道硬是要强加给消费者一个统一的形象吗,这样会有效吗?
少谈点品牌,多谈点品质,品牌自会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