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色彩中变异的部分成为概念传达与视觉表现的核心
添加时间:2014-04-12 来源: 浏览人数:2897
|
标志色彩的调和
两种以上要素的相互组合而成的形象,给我们的感受不是分离或排斥,而是统一的全体现象,形态彼此和谐、协调、相近,具有一种共同性,也有部分差异,我们称为“调和”。调和是在异中求同,如彩中的红与橙、绿与蓝、青与紫、紫与红、正红与淡红、深灰与浅灰。同一色彩中的层次变化,如浓与淡,也属于调和。调和使人感到融合,在变化中保持一致。色彩设定时…定要善于发现“调和”的关键“共点”及采用何种调和法,调和有同类色的调和,也有对比色加浊色、I色调和,还有极色调和等多种调和法。确定了调和法,就可以用来一协调不同的图形部分, 使各部分拥有内在的联系, 达到调和的效果。
标志色彩的表现方法
(1)标志色彩的空间混合方式
将两色并列,我们在一定距离内外观看时,眼睛会自动地将它们混为一种新的色彩。这种依空间距离产生出新色的混合方法,称为空间混合。
由于这种依视觉与空间距离造成的空间混合带来的是一定光刺激量的增加,因此它与颜料混合相比明度显著要高,效果也响亮得多。列如:大红与湖蓝相混,得出深灰紫色:大红与湖蓝空混,得出浅紫色:大红与翠绿相混,得出黑灰色;大红与翠绿空混,得出中明度灰色。
外,空间混合的效果与形状的排列有密切关系。一般采用小色点、色线、色面等并置法。排列得越有秩序,混合的效果越显单纯、安静、又不失活跃感。如排列得太杂乱,会产生不安定、眩目的色彩效果,形象的清晰度也相应会受到影响。
生活中、自然中的大多色彩都具有空混的原理。20世纪初的法国印象派画家就是在色彩科学理论的启发下,通过对大自然中光的奇妙变化的观察,以纯色小点并置的空混手法表现真实的世界。从而扩大了色彩的表现领域。
(2)标志色彩三原色的使用
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七色光谱,就此人们开始揭示色彩的奥秘,物质性颜料的色相环通常以红、黄、蓝为基本色相,三原色(光谱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他色彩均是这三种色彩混合叠加而成的。
根据三原色的理论,在标志设计中使用三原色或类似三原色的例子非常多,三原色是色彩的三个本源,重要程度平等,所以在标志设计中如使用了三原色,实际上等于使用了整个色环作用标志的色彩。
这样,就会产生色彩丰富、艳丽活泼、激动快乐等视觉感受,所以运动会,艺术、儿童事业等机构或相关产品品牌会使用此种色彩方法。虽然三原色是三个独立的方向,但在“全色环”这点上达到了对立的统一。
在标志设计中采用三原色的方式同样要注意避免产生过于混乱的不良结果。
(3)极色衬托彩色的方式
在现代标志色彩发展的最初的时候许多企业、机构只采用黑白关系作为其标志惟一的色彩关系,黑色确实是一种识别力度很强的“无色”。它既具有传统稳定,规范的感觉,同时具有前卫、艺术、现代的印象,我们从时装中可以得到这个启示,最理性的公司制服可能黑色西装,而最酷的街头打扮也可能是全黑行头,婚礼中的男士身着漂亮的黑色礼服,而葬礼中同样也穿黑色服装。
极色衬托下的色彩往往比例虽小,却达到了突出的作用,黑色成为该标志的视觉基调,把那些跳跃的色彩加以约束,这样,稳重与活跃达成了沟通与融合,这也是调和法一种方式。另外,黑色也有自身的象征意义,如煤炭、瞳孔、头发等概念。
色衬托彩色的方式应特别注意,黑色部分与彩色部分的关系,包括距离、明度、质地等关系。
(4)标志色彩中的平涂与渐变调
随着印刷术的革命以及多媒体的拓展,制作手段技术水准大大提,多色、渐变、特种工艺都成为可能并且成本、工期都不成问题,这种变化也体现在现代标志设计上,色彩渐变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标志设计中。渐变的色彩可以产生光感,空间感与动感等平涂色彩不易达到特殊效果。
(5)标志色彩中的变异
变异指具有相异因素的形态同时作用,产生视觉反差的构成。是形体构成中突然变换禄存在方式的形体间的组合关系。变异的程度由构各要素共同决定,因素间性质相异的极端性越强,变异越明显。变异是在画面中众多相同点中出现相异的不同因素,在大面积有秩序中出现的少数或极少数的违反秩序关系的形式,是一种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保持共性的原则。
在平面设计中变异的基本形可以消除单调,变异有很好的突出主题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打破单调的格局和形体组合关系。在变异的成形式中,变异的基本形应保持相对稀少的数目,往往只有一个,样有利于更好地突出画面的视觉中心,使比较性得到加强。但画面变异的部分不能过小,因为太小变异的意念会被埋没而不能引人注目。 |
|
|